已满十八从此进入此网站_成品免费网站wm.入口尿尿美国_伊园甸2023直达入口官网

北京地坛医院

党建工作

今天,掌声献给这些荣耀医者

字号: + - 14
发布时间:2021-12-15 点击量:

12月8日,“敬佑生命?荣耀医者”2021第六届公益活动盛典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在北京隆重举行。



2021年度“敬佑生命?荣耀医者”公益活动设立“生命之尊” “金柳叶刀奖”“青年创新奖”“金牌团队奖”“中华医药贡献奖”“科普影响力奖”“专科精英奖”“基层好医生奖”“美丽天使奖”“人文情怀奖”共10个不同的荣誉称号。


今年活动由医疗卫生领域权威专家和行业代表等组成评审团,包括7位主席团成员、21位院士和国医大师、38位院领导、23位主委及权威专家和5位主流健康媒体负责人,组成专家组委会,最终经过专家评审、终审团终审,组委会在上百家医疗机构500多位候选个人及团队中,选出了100位医务工作者和11个先进集体。其中,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王宪波获“中华医药贡献奖”、门急诊中心总护士长张俊霞获“美丽天使奖”荣誉称号。



中华医药贡献奖---王宪波

王宪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等。王宪波在国内率先提出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预警机制;新冠肺炎期间,参与制定北京市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方案。




王宪波:新冠病房里“爱絮叨”的中医主任


举止儒雅、温和谦逊是北京地坛医院王宪波主任给人的第一印象。但接触后会发现,他这种儒雅之中带着一股不折不扣的“刚”劲儿。无论是坚守传染病防治这块危险领地,还是带领团队向慢性乙肝、肝衰竭、肝癌等不断宣战,他都像战士一样,带着一股子男子汉的刚强。


“大夫,别给我中药,我不吃!”2020年初,当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王宪波在新冠应急隔离区查房时,一名患者直接拒绝了他。空气瞬间凝固,让身穿防护服的医生们都感受到了现场那种尴尬的氛围。“我愿意试试中药。”还好隔壁床的周女士及时解围。


周女士是一位武汉来京探亲人员,床头的监护仪显示,即便在吸氧情况下,血氧饱和度也很低。王宪波开启了“絮叨”模式,事无巨细的询问者周女士病情,半小时过去了,王宪波的护目镜也渐渐被雾气笼罩……“张嘴、伸舌头,啊——”王宪波突然俯下身,凑在周女士嘴边,查看他的舌苔。周女士无意识的咳喘,气溶胶喷涌而出,但王宪波丝毫没有避让,继续仔细查看。事后下级医师问王主任为何不用照相机拍摄舌象,王宪波笑笑说,“照片容易失真,无法判断真实病情,没事的,要相信我们医院的专业防护”。


第二天,当王宪波再次查房时,周女士欣喜地说:“吃了一服中药后,我感觉身体暖和了,气也顺了,舒服多了。”第三天,周女士明显感觉咳嗽症状缓解……有一天,当王宪波查房时,周女士正坐在床上大口吃饭,她握着王宪波的手不停地说:“谢谢王主任,我又活了过来”。


逐渐的,那些排斥中药的患者也接受了中医药治疗,王宪波在新冠隔离病房查房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从最初的半小时,到后来的4、5个小时。问诊、把脉、查舌象,关注病情的点滴变化,关心患者的日常起居,王宪波有着中医人身上特有的儒雅,又有着超乎常人的耐心,年轻患者因为他絮絮叨叨不断的叮嘱亲切的称他为“主任爸爸”。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即便在三月微寒的初春,每次脱下防护服,这位“爱絮叨”的中医主任的头发和后背早已被汗水浸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北京地坛医院第一时间打出中西医结合救治“组合拳”。王宪波是北京最早进入到ICU隔离病房参与新冠肺炎重症救治的中医专家,作为北京市重症专家组成员,他的中医药治疗方案也被广泛应用于北京市危重和重症患者的救治中。


“研制出一款针对新冠救治、效果显著”的中药制剂,这个想法在王宪波最初进入隔离病房时就萌生了。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的摸索与积累,王宪波带领团队与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团队一起,举全院之力研发出了有效应对新冠肺炎普通型和重型病例的中药制剂——银丹解毒颗粒。宣肺透邪、解毒凉血,临床实验证明,“银丹解毒颗粒”在退热、减轻咳嗽等症状和促进肺部炎症吸收等方面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缩短病程和住院时间。“银丹解毒颗粒”就像在肆虐的病毒中生长出的“抗疫之花”,在地坛医院“生根发芽”,并通过2021年3月的科技成果转化,普惠更多的新冠患者。


在临床救治的同时,王宪波不断从临床治疗中发现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新冠疫情初期,甄别新冠肺炎与冬季流感,成为了一些发热门诊的难点。王宪波率先建立起了有助于快速区新冠肺炎与普通流感实时动态模型,为发热门诊提供了简单有效的筛查依据。2020年5月,王宪波和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可以预警新冠肺炎危重症发生的新指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这个指标的发现,可以有助于尽早发现重症患者,为抢救与重症救治争取更多时间。


现如今,这个“爱絮叨”的中医主任已回归了他长年从事的中西医结合肝衰竭、肝硬化、肝癌治疗领域。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病重点专科,历经几代人不懈探索,在肝病、新发突发传染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疗效突出的诊疗方案和方法。作为学科带头人,王宪波近几年带来团队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衰竭、肝癌上取得许多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建立了系统的预警预后评估体系,提高了肝衰竭、肝癌的早期诊断水平;倡导“三早”(早用清热解毒药、早用凉血活血药、早用通腑攻下药)治疗感染病重症的学术观点;创新性的将“脾主统血”理论应用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明确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优势人群和介入时机;借助现代分子生物学和药物筛选平台,证实中药“抗肝细胞凋亡”和“抗肝损伤的免疫调控”机制和靶点;突破既往认识,完善了单糖治疗肝损伤的理论,在国际上首次阐明了半乳糖治疗肝损伤的机制,为临床应用糖类治疗肝损伤提供理论支持等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两条腿走路总比一条腿走路要快。”发扬祖国传统医学优势,带领团队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手段让患者重新拥有健康是王宪波最大的心愿。



美丽天使奖---张俊霞


张俊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护理部--门急诊中心总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兼任中华护理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静疗专科护士认证,2010年为地坛医院开展第一例超声引导下PICC导管置入术。曾获中共拉萨市人民医院委员会先进个人、北京护理学会第五届“首都杰出护理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张俊霞:北京来的“安吉拉”


2019年,拉萨市人民医院内,一名藏族女婴哇哇啼哭不止。这个仅11个月大的患儿因肠坏死先后住院3次,这次又因术后腹泻不止,再度入院。彼时,刚来援藏不久的北京地坛医院门急诊总护士长张俊霞查体发现,患儿脱水明显。因长期反复住院,患儿的外周静脉看不见也摸不着。没有静脉通路,意味着患儿没有肠外营养液的支持,生命受到威胁,需尽快进行置管。


可在偏远的高原地区,当地护士的置管经验几乎为零,谁愿意承担风险进行操作?“我来”,张俊霞果断站出来。为了提高置管成功率,她反复查阅文献、联系导管器材、研究如何给患儿镇静。


2019年8月16日,张俊霞带领儿科联合外科及静疗小组成员全体到位,对患儿进行PICC置管。通常,PICC首选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部位,但在超声下这些静脉无一能用,只能选择股静脉操作,这就又增加了置管的难度。尽管如此,凭借着多年的置管经验,张俊霞还是顺利地完成了整个置管过程,实现了自身对婴幼儿患者进行置管操作的零的突破,填补了拉萨市人民医院的技术空白。


首例婴幼儿股静脉PICC置入术的成功,为张俊霞后续教授当地护士进行PICC置管提供了莫大信心。“因为没有老师的带领,当时4名有专科认证资质的护士也不敢置管,我就手把手地教给他们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截止2020年7月24日,拉萨市人民医院置管量已经突破一百人次。


援藏一年多里,张俊霞还编写了《护士长手册》《继续教育手册》,将地坛医院循环培训的教学模式带到了西藏,培养了不少护理骨干,真正完成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每周,张俊霞还会下乡到牧区,为藏民义诊,宣传健康知识。当雄、尼木、堆龙、林芝等地都遍布着她的足迹。


“援藏精神就是一种永不言败、执着奉献的高原精神”,就像她所说的那样。在临床护理一线奋战了20多年,张俊霞面对过无数护理难题,可这些挑战似乎从未打倒过她,她甚至还主动“寻找”着挑战。在报名援藏前,张俊霞还主动报名过援助汶川、马达加斯加、几内亚……“只要身体允许,需要我去哪儿,我都愿意去。”


可就在这一年的援藏期间,令所有人未曾料想到的新冠疫情,来了。


2020年春节,张俊霞因抗疫需要被紧急召回。“北京地坛医院是传染病医院,在治疗传染病方面是强项。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护士长,在疫情来临之前,作为地坛人我责无旁贷。”


她利用在京的短暂时间,特意回了趟“娘家”北京地坛医院,学习最新的新冠工作流程、护士应急排班制度以及疫情防护知识,并将地坛医院拍摄的穿脱防护服指南性视频提前发给拉萨市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供大家学习及演练。


而就在那时,她正承受着父亲不久前突然离世的巨大悲痛。没有过多时间考量,毅然将父亲的丧事从简办理,她紧急订票提前返藏。


作为家中的老小,老爸在这个小女儿身上倾注了最多的疼爱。“当时报名援藏的时候,我都没有和家里商量,直接就报了名,报完名以后我才给父亲发微信”,张俊霞陷入回忆。她掏出手机,翻找着和父亲当时的聊天记录——“好事!共产党员应该志在四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胸有祖国心有人民,爸爸妈妈高兴”,父亲回道。每每忆起父亲的这句话,张俊霞心头总会涌起一股难言的感动,“每次看到这条微信,总有种想哭的感觉。”


这不是张俊霞第一次做出这样的抉择。2003年非典爆发时,她以坚守非典病房60多天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的初心与使命。那时,她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刚满两岁。等她从隔离病房归家时,因为太久没见面,年幼的女儿绕着她膝下转了好久才喊出了一声“妈妈”。


她坚守着这份真情和责任,也交换着患者的真心。2007年,一位重症患者的家属找到她,希望她暂时保管寿衣,后来这位患者转危为安,但这件寿衣一存便是12年,成为她和患者家属间“不能说的秘密”。


“急病人所急、想患者所想,做有温度的护士”,她时常用这句话教导着后来的护理新人,也用这句话要求着自己。援藏时,当地的牧民将医护人员尊称为“安吉拉”,有天使之意。她知道,这其中饱含了患者太多的期许,但张俊霞愿意,用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燃起更多的生命之光。





据了解,为重塑医者尊严、树立医者典范,《环球时报》社、《生命时报》社从2016年开始发起“敬佑生命?荣耀医者”公益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活动每年推选出百余位“荣耀医者”,促进全社会形成尊重生命、尊敬医生的共识。


慈溪市| 鹤壁市| 通化市| 库伦旗| 响水县| 西乌| 永靖县| 临泉县| 博湖县| 丰城市|